黑茶文化
当前位置:主页 > 黑茶文化 >

中华传统文化之一【中华宗教文化】

关键词:中华,传统文化,之一,【,宗教文化,】,人类,在,

日期:2022-11-03 13:34作者:曹辰阶
我要分享
人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求生存,而形成不同的族群而为民族。不同民族产生不同的风俗,后来用文字表述的每一种风俗,今日称之为某种文化。为众民族共识的文化在传承繁衍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,为该民族的特色文化文明。这就出现了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。文化兴则民族强,没有文化的族群在生存竞争中被消亡被整合,这就是世界的文明史。

地处地球亚欧板块东方的中华大地,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,而产了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,出现了喜玛拉雅造山运动。在中华大地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山脉与河流。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,出现的燕山造山运动。而产生的南北走向的山川河流,使中华大地形成了众多平川、盆地和河谷。生活在平川、盆地和河谷的中华祖先,由于受山川、河流阻隔,交通不便,在各自的地域的生态环境中,一方热土养一方人,出现了语言、服饰、文字及生活习惯风俗上的差异而成众多的民族。经过几千来的磨合而成为今天的56个民族和人(比如贵州的穿青人等)从而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。

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中华民族,有着共同的祖先和共同信仰及求生的生活方式。在发展历史的长河中相依相生,相互竞争中融合统一,在发展农耕文明中,由黄帝、炎帝、蚩尤三祖共建中华文明。中华文化文明相传起自伏羲创“八卦”,后有“中华易学”与“中华道学”等传统文化文明。清末发现了商代“甲骨文”及从铸鼎上出现了几个“铭文”文字才有历史的零星文字记载。而后出现了用竹简与布帛记录的文字资料而称“竹书”和“帛书”。西周设有守藏史,将其收集保管之。孔子从中整理出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“乐典”和著有《易经》、《春秋》。没有进入孔子“六经”的历史资料,由稷下宫学者编成《竹书纪年》和《周逸书》,而为考证中华历史的珍贵资料。

 
有文字记载的编年史是孔子的《春秋》起,孔子的《春秋》记载的是鲁囯的编年史。不久,左丘明著《左氏春秋》,记载的是周王朝的编年史。西汉设太史令,各朝代都编有史书。民国年间出版了《中华二十四史》。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是史学界公认的“中华信史”。但夏商以前的历史尚无文字可考,是从先秦文化中资料中综述。

今天,对夏朝的存在尚在争议中,“五帝时代”以前的历史,众说纷云,莫衷一是。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重大发现,至少证实两个重大的信息。一是蚩尤受芦山,开创了人类第三纪的冶金文明,二是古蜀国有悠久历史。李白在《蜀道难》一词中,李白用质疑口气,质疑由两汉时伟大的史学、文学哲学家杨雄提出的蚕枞、魚凫的古蜀国有四万八千的历史。出土的神树和铜人表现的一种祭祀文化。祭祀的是神树、神鸟和太阳都是自然之物。祭拜的是天地、自然之物、和祖先,铜人是主祭者。祭祀是族群的社会活动。

通过祭祀仪典进行宗教。中华民族的祭祀活动,无论何种祭典,首先必定祭拜天地。大地生万物,“天”主收成丰歉,护佑万物,“天”也是执法的道徳法庭。传统的节日有春节、清明节祭祖扫墓、端阳节、春社、中元节烧包、中秋节、重阳、秋社、腊八。这些节日都是依农耕文化需求而定。祭祀典仪的文化元,代代相传而成民风乡俗。中华民族有着无尽的乡思、乡愁和乡党而产生的家国情怀。祭祀重在祖先而成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。产生于相濡以沫的求生创业的情感所致的感恩文化。

 
祭祀与节日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,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,出自于在一方热养一方人的农耕文明。而起源于游牧渔猎,重于商贸,而产生的西方工业文明,漂泊游离,居于定所,各自奋斗,人情与亲情淡泊,这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别。祭祀是一种对天地自然与祖先崇拜的宗教活动。起源于何时何地,尚无文字可考。“三星堆”文明这是祭祀文化最早的实证。发生在巴山蜀水之间的祭祀文明形成了对天地自然与祖先崇拜,是弘扬天理、良心的宗教。史称为“巫教”。巫教认为万物皆有神灵,能与神灵勾通的人,以此为职业者为巫师,女性为巫,男性为觋。故三峡有巫山神女峰。巫教在民间俚巷中流传也称俚教。巫教是由万物神灵主宰人类的宗教。
 
与巴山蜀水山水相连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的洞庭湖之滨的梅山,号称梅山神人的张五郎,找到了制约为害生灵,治病救人,建造房屋方法为梅山法。以此为业者有水师、法师、技师和各种工匠。后来出现了方术之士的医师,百工百业。张五郎发现了芦山金,建立了蚩尤部落,打造蚩尤霸业而为中华三祖之一。对梅山神人张五郎敬奉为梅山祖师而为梅山教。梅山教是巫俚教的继承和发扬,由他继承了巫俚教即对天地自然与祖先崇拜和天理良心的教旨教义。并改变由神灵主宰为对天地自然制约的梅山教,开创中华百工百业的历史。中华易学或中华道教是在解读对天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思想文化。出自巫觋俚教的梅山教是中华民族对天地自然崇拜的宗教,发展而成中华道教。二者相辅相成产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。

作者:曹辰阶